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零六章 (第1/2页)
即便是最要面子的喻稚青,此时也被这过于离奇的场面所震撼,一时顾不上难堪。 他不可置信地揉了揉眼睛,再度确认开门的老者的确是太傅没错——尽管与印象中的太傅相比,眼前这个男子已苍老太多,风霜爬上眉梢眼角,过去尚且乌黑的发髻也完全雪白,消瘦得犹如寒潭老鹤,身后的屋子更是传来一股冲鼻的酒气,简直像是一间。 天子帝师,非同小可,当年喻稚青一出生就被封为太子,皇帝深思熟虑良久,才指了十六岁中举、二十岁及进士,时任刑部尚书兼大学士的任尧作为太子帝师。 原本依照古训,皇子三岁开蒙后才需随太傅学习,但或许全天下都对那位带来甘霖的太子抱有众望,任尧亦不例外,怕被诟病擅权媚主,主动辞去实权在握的尚书一职,只留了天子帝师的虚衔,随后又向皇帝请了恩旨,经常入宫探望仍在襁褓中的太子殿下。 就在全天下都认为任尧不过是换了个法子更名正言顺的媚主之时,任尧进宫以后,从不与小太子直接接触,亦不着官服,唯素衣打扮,远远观察乳母和宫人伺候喻稚青的景象,但从不多言,后来喻稚青慢慢学会说话走路,自然也注意到远处总有个男子偷瞧,可每当小太子跌跌撞撞走近之时,男人便会马上离去,喻稚青口齿不清地问奴才那人是谁,侍从们也只是摇头不语——这是任尧向皇帝请的又一道恩旨,允许他不暴露身份,远远的观察小太子生活时的状态。 为了更好的了解喻稚青的个性和习惯,因材施教,任尧才想出这样一条法子,赶在开蒙前先了解学生的个性,才可更好的为未来的天子设定教育方针,而从不理会年幼的殿下,却是怕婴孩时让太子养成依赖,日后反而骄矜。世人知晓了任尧的苦心,都赞其为“天下师之典范”。 喻稚青开蒙后,才知道那个总是远远打量他的男子便是他的老师。 而那提前三年的观察也的确没有白费,任尧并非严师,但比起对向来宠溺的父皇母后,在宫中众星捧月的喻稚青更受他老师的管,每次见到太傅便老实下来,小太子也知晓太傅对他比对其亲子还要上心千倍,认真学习,努力长成太傅所期望的端方君子。 尽管小太子一直受身体羸弱所累,本性又颇为敏感,并不能算最最理想的“完人”,但喻稚青是任尧唯一的学生,也是任尧最引以为傲的学生。 说句逾矩的话,他是当真将喻稚青当作亲生儿子教导,就算为其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老师做到这个份上,已是鞠躬尽瘁,可每当任尧回首起他的执教生涯中,却仍有三大憾事:一是喻稚青大概六七岁的时候,因翻出皇后娘娘所制的旧裙,为感念母恩,曾穿了很长一段时间裙装,太傅曾向陛下婉转提过几句,结果皇帝大概也挺想要“女儿”,不仅没加以制止,反倒打了几件首饰赠予太子。 任尧无法,圣人之意已经摆明,他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二为喻稚青的交友。太子身旁自然是有许多伴读的,经由皇帝和臣子们多重挑选,个个都是天赋异禀的好苗子,日后必将成为辅佐喻稚青的肱股之臣,然小陛下和那些世家子弟却是感情泛泛,结果某日莫名其妙地结识了歧国质子,无端与其成为了好友。 任尧并非迂腐之人,亦有许多生于微毫的至交,但喻稚青身份特殊,商猗身份也极特殊,两人交好,只怕日后两国关系都会有所变化,太傅不是不许他们交好,但两人关系实在不宜太过亲近,于是太傅对着他的宝贝学生引经据典,晦涩地暗指出益友的重要性及两人关系甚密的弊处,然而小太子听时也是点头不已,仿佛深以为然,结果不知喻稚青是完全没听懂太傅的言下之意还是如何,反正继续和商猗手拉着手在宫里乱跑,辜负了太傅的拳拳之心。 而第三件事,也是任尧此生最严重也最遗憾之事——他未能保护好他的学生。 在那个亡国的夜晚,握惯笔杆、从未拿过利器的太傅不顾家人劝阻,拿着剑就往已经沦陷的宫中赶,乱军将他重重包围,他们笑说太子与帝后一样,已死于熊熊烈火之中。 任尧听完后,却是出乎寻常的冷静。 敌军本来是想劝降他的,可太傅只是整理好自己衣冠,朝东宫所在的方向拜了三拜,随后义无反顾地和敌军厮杀在一起,最终殉国。 喻稚青在民间听了太多遍相同的故事,太傅的死甚至一度成为折磨他的噩梦,然而如今任尧却活生生的站在眼前,小陛下一时间什么都忘了,甚至没意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