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60.大明民刊月册,思想启蒙 (第2/2页)
士篇,多记载一些让人感动的事情,以及将士奋勇杀敌,让百姓知道,巩固将士的地位。 四,鼓励各行匠户,手工业和纺织,刺绣一类,让百姓从奇技y巧的思想中出来,种下科技的种子。 五,百姓愿意分享经验的,经验有用效果好的,大明衙门给足奖励。 每本民刊月册,只收取十文。 由各地秀才,举人等,每月按时为不识字的百姓讲解。朝廷会给秀才和举人进行政绩加分,科举时可以作为品德考核,把读书识字的人发挥到最大的用处。 蓝玉找了纸,让周乾把这些思路都写下来。 “百姓大多不识字,因此各地秀才举人要多多用起来,这样可以走进百姓之中,接触百姓。 朝廷民刊月册到达各地有一定的时间差,可以在每个府设里书坊,朝廷在月中统一发放样书,由他们自己印制出来,由卫所人员负责分发督促县以下的地方学习。” 慢慢的给百姓灌输新东西,往後再接触新事物,不至於会抗拒。 蓝玉笑着弹了弹周乾脑袋:“如此法子,大明唯你一人。” 周乾道:“天不生我周奇人,大明万古如长夜。” “是否还有遗漏之话?”蓝玉粗中有细,怕周乾遗漏。 “没有了,不过我在皇庄新建了个组织,叫农学社,是皇庄里有经验的菜农和司农寺的官员组织起来的。” 周乾知道蓝玉来的目的。 狄子彪认识蓝玉,想把他推荐给蓝玉。 蓝玉肯定能见到朱皇帝,朱皇帝是个真心为百姓好的人,所以他对百姓农事来说,肯定很关心。 周乾无非是希望皇庄里的实验田多给他们几块,用来研究菜之类。 他穿越过来,什麽都没有。 种植红薯玉米一类还是算了。 大明百姓,从开国起,没有玉米红薯的日子也照样过下来了。 大明後期有了红薯,天启崇祯年间该饿Si的人还是饿Si,该来的事情一个也没少。 还不如重点研究下小麦,蔬菜,稻谷这些东西。 稻田鱼这些也可以推广尝试。 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前朝有关农事的东西,来好好的利用研究。 周乾把这些想法跟蓝玉说时,都是转化成他能听懂的话来说,并没有什麽高大上的科学术语。 看到蓝玉听的有些呆愣,周乾提醒道:“这些绝对是有用的,国公爷可看到不远处的荷塘,便是我的。” 成果拿出来,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东西。 临走时,周乾想问蓝玉关於太子身T的事情,他纯粹好奇。 但是想了想,他和蓝玉的关系并不是生Si之交,问太子的话,容易触犯被杀头,便忍住好奇。 ………… “农学社?让百姓吃饱饭,咱这个大孙真是让咱越来越喜欢,他也是个心念百姓的。” 朱元璋放下奏疏,把蓝玉交上来的东西一条条看了看,道:“你这字迹还不如咱大孙写的好。” 蓝玉低着头,没有反驳。 随後朱元璋决定道:“咱办一本类似大诰的东西,还是可以的,此事就做下去。” 蓝玉提醒道:“周乾说,农事部分该让司农寺来写,关於治病,防治瘟疫一类,由御医来写…………各类聚集,再交由翰林院誊抄样本。” “如此考虑周全的东西,好事,这件事咱会让人去做。”朱元璋惊讶,随後便立刻拟旨,亲自挑选可靠官员,让内侍送达命令。 蓝玉有些疑惑:“陛下,此事要不要明日早朝商议?” “不用商议,这种事是好事,咱直接做主了,谁不愿意,直接上奏疏告诉咱,不过咱决定的事,无人可动摇。” 朱元璋斩钉截铁:“此事绝对是好事,谁有不满,咱砍了他。” 蓝玉看见朱元璋这气势,心里不由得钦佩,陛下到底是陛下,做事也如此果断。 原本还想着去看周乾,但朱元璋决定暂时不去了,他要在六月时,印制大明民刊月册。 朱元璋并没有去否定周乾提出的建议,因为这种建议在他看来,便是好事情。 他最看重的事,是大明百姓能够吃饱饭。 毕竟他也是贫寒饥饿过的,懂得饿到肠子肝脏痛的感受。 蓝玉也清楚,只要陛下亲自下令监督的事情,绝对会最快,就像百姓皆知的大诰一样。 所以他放心。 也更认为,民刊月册将是大明第二个人尽皆知的东西。 因为,当今圣上有这个能力! 随後朱元璋和蓝玉提了关於大明水师的看法,以及提了几句摊丁入亩士绅纳粮的事。 蓝玉回去时,天已经黑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