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116)  (第2/2页)
将雍王府旁边的那座宅子送给他的吧。太平公主说道。    那座宅子上官婉儿不解。    弘哥哥与贤哥哥手足情深,那宅子曾经并非雍王府属官居所。太平公主解释道。    先孝敬皇帝英年早逝并无子嗣留下,而先太子膝下的几位郡王如今都在宫中,只有一位县主长信县主早夭,他仅仅只是像罢了。上官婉儿肯定道。    皇家注重颜面,便将遗失谎报为早夭。太平公主缓缓闭上眼,这么多年过去,我竟还记得,幼时多好啊,阿耶与阿娘还有阿兄都会护着你,只因你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可是阿耶病后,一切都变了。    世事无常。上官婉儿伸手轻轻安抚道,圣人对待公主,仍旧是女儿的母亲。    如我不是女儿身,也许我会向旦哥哥他们一样吧。太平公主无奈道,这是姓氏与血脉带来的命。    即便只是公主,但也不能避免皇权的纷争,如今圣人年事已高,所以公主还要为自己想想后路。上官婉儿提醒道。    越州    从王宅出来,静尘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静真一直候在路边茶亭并未随同他们进去。    你莫不是下山一趟又染了风寒。静真担忧的摸了摸她的额头,不顾旁侧众人的注视。    静尘轻轻挥开,应不至于是风寒。    咳咳,两位师兄到真不把我们当外人。跟随的几个师兄弟调侃道。    什么外人,你我都是同门的师兄弟。静真回道。    静真师兄我也染了风寒,你替我治治?师弟走上前将手腕示出玩笑道。    师兄的医术可只医得了静尘师兄,你们瞎凑什么热闹。    谈话间,师弟们主动赶到马厩将马匹牵出,六人却只有五匹马,静秋师兄将我的马骑走了,这少一匹马    师弟,我嫌弃你,便与我同乘吧?年长的乾道搭上辈分最小的师弟的肩膀。    师弟听后脸色尴尬的将其推开,不,不了,师兄你还是自个儿吧,我,我害怕    你骑我的马吧。静尘将自己的马牵给师弟,反正这里面就数我骑术最差,莫连累你们太阳落山前还赶不回去。    对对对,反正你有静真师兄,她骑术最好,你二人同乘再合适不过。几个人一同起哄道。    那就这样决定了吧。静真也未反对,拉着缰绳横跨上马,伸手弯腰道:上来。    马侧站立的人并未犹豫便将手伸了出去,随后便被熟练的拉上了马背。    驾!    这就走了?几个师弟望着同乘离去的二人,两位师兄都不等等我们。    等啥等呀,他们二人自然有话要说,咱们瞎凑什么。    日日夜夜都在一起,就来卧房都在一处睡,这还说不够么?    众人哄笑,这有些人呐,哪怕是说一辈子话都不会够的。    旋即在笑中跨上马一同骑马往山门日落的方向追去。    白马奔向夕阳,万道霞光照耀着马背上环抱的二人,春风拂过,将倦意一扫而空,马蹄踏着浅浅的青草,如浴火,如新生。    你适才哭了?静真问道躺在自己怀里的师弟。    没有。    你骗不了我。静真轻斥道。    刚刚见到了阿娘。静尘回道。    她可有说什么,可有告诉你什么?静真关心的问道。    我阿耶并非我生父。静尘回道。    静真慢下骑马的速度,夕阳迎面照耀二人,不是生父?    可是他却给了我两次新生,这第二次是以他自己的命,他明知结果,却仍旧选择赴死。静尘回道。    我总觉得我一直活在不被父亲喜欢之中,从未觉得被爱,静尘望着夕阳,眼睛变得有些湿红,其实他只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我不知情而已。    静真将马停下,紧紧拥住怀里的人,静尘回头,我们离开越州吧。    静真轻轻点头,嗯。    你不问我去哪儿?静尘楞道。    只要有你在,去哪儿都是一样的。静真回道。    天台山是道家之地,而自幼我心悦与你,注定一生脱不了这红尘,我不想隐藏什么也不想心亏的留在天台山,答谢师父之后我们就离开。静尘拉着静真的手认真道。    好。    圣历元年三月召归庐陵王李显,六月,皇帝诏命淮阳王武延秀纳突厥默啜女为妃前往突厥亲迎,以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摄春官尚书,右武卫郎将杨齐庄摄司宾卿,赠金帛数亿,诏出,遭凤阁舍人张柬之反对,皇帝以其忤逆之罪贬为合州刺史。    八月魏王武承嗣病逝洛阳,同年九月皇嗣上书逊位庐陵王,遂复立李显为皇太子,又以天官侍郎苏味道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    圣历二年,设控鹤府,皇帝任命张易之为府监。    吏部侍郎萧至崇受武三思提拔升任御史中丞,不久后又改任吏部侍郎,直至新帝登基,最终官至宰相,数年后死于一场夺权之变。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大家一路陪伴~    新文《女世子》会在近期开,权谋正剧,还请大家多多支持~    第157章终章    几年后    神龙元年宫中巨变,皇帝下诏命太子监国,而后让位于皇太子李显,是为中宗,史称神龙政变。    中宗继位后恢复唐朝旧制,仍重用以武三思为首的武氏集团,将拥立复位发动政变的五位宰相大臣封为异姓王,未久,五王皆死于非命。    李显复辟后依旧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拜为昭容,赐居洛阳紫微城外,并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女官上官氏作为女子所握权势达到顶峰。    蜀地剑南道    蜀中产茶叶,多贡于朝廷,纸业,船业兴起,锦官城有户居民,自称来自江南,搬来不久便向四周邻居广发喜帖。    许久未临喜事的老太婆拿到喜帖后笑呵呵道:你二人郎才女貌,又出双入对,我原以为你们是成了婚的。    大娘,我们是成了婚的,六礼皆已过,只是最后亲迎的昏礼因事而耽搁,遂不完整,我总觉得亏欠娘子,这不搬来锦官城见民风淳朴,娘子也喜欢,所以才想弥补这亏欠。李瑾笑道,又将自己带来的茶叶拿出,这是李宅的一点心意,虽不及贡茶。    前阵子各地都不太平,朝廷派了高官安抚民心,可将我们都吓坏了,正好,你这喜事可以冲冲晦气。老太婆望着茶商笑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