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陛下是时候纳妃了 (第1/3页)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皇上!” 一个身形高大的少女跷着脚,坐在金黄色、万人艳羡的那椅子上,只是少女的脸上却是不见半分喜色,要是此时有人敢去看少女的正脸,更是能看出少女脸上的厌倦之色。 少女今年十七岁,名为顾雨歌,是这梁朝最为尊贵的人。正常来说要是别人的话估计已经高兴的飞起来。毕竟成为皇帝,肯定是许多人在梦中都在想着的。 只是顾雨歌不仅厌烦,还巴不得赶紧给她来那么几个兄弟姐妹啥的抢了她的帝位。 顾雨歌脸上闪过一丝黯然。 她的父亲身体一直不好,因病去世也是迟早的事,一直卧病在床,连早朝都不一定能上。他能成为皇帝也是太后那时机关算尽,把他的九个兄弟姐妹和他们的儿女不论AO全部设计杀死,对上一任皇帝也是年事已高,不可能再生育,这皇位才终于到了他的手上。 幸好他只是身体不好,不是脑子不好,对治国之道也算是有一点了解的,这才把国家治理的不错。 但终究是身体不行,别说是每天晚上宠幸了,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也是因为上面这些因素,后宫的美人他是基本上没碰过,让她们进宫也只是因为前朝的那些官员。 他的皇后是前朝前宰相之女,没能为他诞下孩子,但没人会怪她,就算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只能藏在心中的。但是顾雨歌名义上依旧是对方的孩子,顾雨歌知道自己的生母是何人,但现在的她没有足够的势力,过多关注可能会离了她和现任太后的心,所以顾雨歌就没太关注。 加上因为自己是皇帝的唯一一个孩子,最后还分化成了alpha,太后对她很是宠爱,她说要什么就有什么。太后其他的不说,至少对顾雨歌来说,她是个合格的母亲。 不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她的生母和她并没有接触,也谈不上什么感情,她也不会为了这个母亲和太后离心。这不值当,她也没有要这么做的理由。 顾雨歌坐在龙椅上,却是在想着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直到一道声音,她的童年玩伴,现在的宰相付为,把她的灵魂唤了回来。 付为在她身旁站着,用极小的声音和她说道:“陛下,刚刚是李大人在进谏,提出充实陛下的后宫,尽快绵延子嗣一事。” 反正顾雨歌也经常过很久才回复臣子,底下的人都已经习惯了,因此付为就算是慢慢细说也没关系。 “陛下不近女色,对四书五经以外的事情也一向没有兴趣,也未曾使用通房,但陛下现在需要承担身为皇帝的责任了。不能像是先帝还在时那般任性了。” 付为劝诫道。 顾雨歌迟迟没有回应。她不是傻子,自然明白付为说的都是对的,自己现在应该听他的,这样才有利于前朝稳定。 但现在突然叫她纳妃,她也确实不愿。 她虽然不是个好人,甚至可以说是坏到骨子里了,只要是为了国家、为了自己、为了她在乎的东西,就算牺牲多少也无所谓。她讨厌政务,但是为了这个国家,她必须做,她在乎这个国家,因为这是死去的父皇给她留下的最重要的东西,也是父皇用一生去守护的。 顾雨歌咬牙道:“多少妃子才足够堵住那些人的口?” 她同样是低声在说话,因为她不想让现在面对着她的那些官员听见她说的话。他们不值得信任,他们不是为国,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她不可能相信这些人。她需要的是一个对国家、对她忠诚的人,很明显,下面的那些人,并没有占据这两个条件的其中之一。 付为回应道:“陛下形象一向光明磊落、不近女色,极具先帝风范,前朝官员们对此也是有所了解,自然不会为难陛下,想必只会有几位小姐或者公子被送入宫中。陛下不必忧心,若是陛下当真不愿,即使是和这些人撕破脸皮、让这大梁换一批新血,臣也定必不会让他们为难陛下。” 付为的表忠心使顾雨歌心情愉快不少,而且纳妃也不代表什么,那些妃子又不是洪水猛兽,自己又有什么好害怕的? 假如她们果真奇丑无比,大不了一直关着灯。眼不见心也不烦,反正关灯都一样。 于是顾雨歌微微一笑,高声对底下的大臣道:“李大人言之有理,不知大家又对此有何感想?大可畅所欲言!” 大臣们知道这是陛下愿意纳妃充实后宫的意思,于是一个个的都开始七嘴八舌的给自家适龄的小辈说媒。 “要臣说,那必定是臣家中那刚满十七,与陛下同龄的女儿,她和陛下也是儿时的好玩伴,想必陛下是绝不会反感的。”太尉夏享荣自信的道。 “就你?我认为还是我家女儿合适,虽是比陛下年长一岁,但乃京城五大美人之一,应当也是有资格进这宫中的。”三品武将卫贤忠道。 他最近刚立下大功,说话自然是硬气不少,而且武将比文臣位更高,虽然这并不是经过历代皇帝亲口承认的,但皇帝觉察到朝中风气时并未采取行动,也就是说默认了武将将自己置于高位的行为,这也令文臣们的心凉了不少。 在朝中,武将歧视、瞧不起文臣的情况确实多见,只是说话硬气点,无人出言制止。 “臣认为小女上官容雪也不错,同是京城五大美人之一,况且和陛下同岁,共同话题自然也要多些,小女冰清玉洁、知书识礼、熟读四书五经,对学问也有独特的见解,臣认为小女自是该进宫中的。”一品文官上官持弩也是开口说道。 说起来对方这名字也是挺有意思,上官持弩的父亲本来是打算让上官持弩成为一名武将的,毕竟武将地位更高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文臣和武将之间永远都是武将占便宜,当上官持弩偏偏就是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他可以在三岁时倒背三字经,但拿不起一把弓。见上官持弩确实在读书方面颇有天赋,况且对方在武术方面确实在没兴趣的同时也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