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么多年(出书版) 第89节 (第1/2页)
李燃垂下眼睛,陈见夏本能觉得,他还有事瞒着自己。 “就这些?” “这些已经很难判断了。” “就我的经济实力,的确很难,要是那位舒老板,根本不担心坐地起价什么吧。” “如果只是因为这个,那我就帮你了,救命的事情,有什么好纠结的。” 李燃总是最了解她。 “是不是还有醒过来的可能性?你觉得我良心过不去。” “百万分之一的可能也是可能,这么讨论就没尽头了。你先想想,别急着做决定。我陪你待会儿。” mama来交接,陈见夏回酒店,什么也没告诉她。 李燃洗完澡出来,正在擦头发,发现房间里没有开灯。 黑暗中,陈见夏对着窗子,跪在窗帘缝隙露出的唯一一线月光下。 罪人般喃喃自语。 “见夏?” 陈见夏回头,她没有哭泣的意图,只是眼泪不受控地往下淌,好像大脑和情感在各做各的事,互不干扰。 “那个男孩,是豆豆的弟弟吗?” 李燃没有回答。 “我收到豆豆微信了。她朝我借钱。她说她弟弟被车撞了在icu,每天费用很高,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骗子,还隔着小窗拍了照片。二十岁的男孩,被大卡车撞的,是吗?” “你没跟她乱说吧?”李燃冲过来摁着她肩膀。 “我什么都没说,我没回。”陈见夏喃喃道,“我什么都没回。” 协调员绝对不会告诉双方家属任何信息,这是基本原则。陈见夏和李燃谁也不会问。 “她也朝你借钱了吧?”陈见夏问,“你也怀疑,对不对?” 李燃沉默了一会儿,冷静道:“你不了解这个姑娘,我也不了解,更不了解他们全家。她还说她mama死了,她mama不是出现了吗?” “嗯。” “她借钱有可能是舍不得她弟弟,有可能是赌一把,多一天icu的钱,能让协调员出更高的价格。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嗯。” “我知道就算是一个陌生人,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不知道,你不要——” 月光下的祈祷好像有了回音。 陈见夏的手机振动起来,是mama。 她接通,开了免提,一阵号啕从听筒里穿出来,在室内回荡。 神回答了她的提问。 然后带走了她的爸爸。 陈见夏,这道题不用回答了。 它用她意想不到的方式,给予她残酷的恩赐。 第七十七章 女人们 葬礼的时候小伟这个大孝子在告别厅迎来送往,抱着骨灰盒站在郑玉清身边。 葬礼不是仪式,是一个过程。程序实在太多了:在家中办灵堂、点长明灯、折纸钱和金宝银宝、开着家门迎接前来吊唁的亲友、和每个来问“咋了”的亲友讲述老陈最后的日子…… 这个过程能耗尽人的悲伤。 殡仪馆是个很有趣的地方,陈见夏冷眼看着,包括悲痛的mama郑玉清在内,参与一道道流程的人都在不断切换情绪:遗体告别的时候号啕,站在外面等待火化时候聊八卦,偶尔聊到兴奋处笑几声,骨灰出来了,装盒再次告别,大家一转头涌进小告别厅,再次无缝哭泣。 他们哭是真的,等待时的无聊和笑容也是真的。 陈见夏一滴泪都没有掉,也是真的。 她做了所有能做的,最后成了抱着胳膊站在外围的那个奇怪的国外回来的女儿。 果然没感情,孩子还是不能放出去,有出息有什么意义,死了还是得儿子打幡儿。 在告别厅里,见夏看着被鲜花围绕的爸爸,觉得这个人被化妆化得认不出来,像不得不出席的道具。大逆不道的想法让她爽快解气,每一个对着她窃窃私语的人,都被她瞪了。 卢阿姨也出现了。远没有爸爸形容的那么憔悴,看来他也没少夸张,只是再没机会知道他为什么那么说。 只有直系亲属有资格看着遗体被推进火化炉。当那个陌生的道具被推进去的一瞬间,陈见夏忽然崩溃了。 默默地,一言不发地,明白了什么叫作失去。 据说殡仪馆已经改造过很多次,曾经见过许多小型“文明祭扫炉”,现在也都拆除了,只有从入门到主告别厅的步道一直没变过。见夏觉得熟悉,但好像什么变了,想了很久,发现是灌木变了。 曾经李燃说,净瞎种,海桐种在这么冷的地方,会死的。 果然都死了,换成别的了。 她用长长的黑色羽绒服包裹起自己。海桐死了,她也接到了公司的电话,frank给她最后的机会是,可以让她回新加坡,依然做后台数据,降薪三分之一。 simon说这是他争取到的最好的结果了,frank相信她是无辜的,但不能不承担责任。 “你至少有了过渡的时间,反而比留在上海要好,先回去,再考虑要不要跳去别处。” 回去? 回县一中,回振华,回省城,回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