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七十五章:四年之后  (第3/3页)
看看嘛!”    李愔不由擦了把汗,霍,终于把孩子的事儿给遮掩过去了。    ……    这一年,漠北的草原民族薛延陀逐步发展壮大。    薛延陀原本是突厥的附属国,对突厥毕恭毕敬。    而突厥对薛延陀,实行的也是粗暴野蛮的统治方法。    薛延陀一直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承受。    但是,最近突厥经过大唐的一再打压,一直没缓过气来。    而薛延陀则是不断的发展壮大。    1    目前,能战兵力已经达到二十万之多。    薛延陀决定报仇雪恨。    于是,薛延陀真珠可汗,发他们几部的兵力二十万,开始度漠入侵突厥。    突厥也不是善茬,开始奋起反抗。    但是无奈,薛延陀的实力真的很强。    而突厥的战斗力,有所下滑。    现在的突厥,根本不是薛延陀的对手。    无奈之下,突厥的俟利苾可汗,只好率部撤退,一直退到朔州这个地方。    然后,突厥派遣使者来到大唐,向大唐求助。    得到突厥的求助之后,李世民和群臣商议之下,决定派兵帮助突厥,攻打薛延陀。    1    毕竟,突厥是大唐的老对手了。    目前已经被大唐给打怕了,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但是薛延陀就不一样了,这是漠北新进崛起的一个部落。    草原部落就是如此,老部落求稳,战斗力会逐渐下降。    新部落如狼,会不断的进攻,不断的袭击,危害性更强。    更重要的是,如果大唐不出兵帮助突厥的话。    很有可能突厥会被薛延陀灭亡。    这样的话,薛延陀将会更加的强大。    大唐可不愿意坐看薛延陀强大,带给大唐边境巨大压力。    既然选择出兵帮助薛延陀,接下来就要派兵遣将了。    1    此时,大唐能征善战的将领很多。    可以说,李世民能够派遣的大将很多。    几乎随便挑选一个出来,都能带兵打仗。    不过,最终李世民却是挑选了一个最不可思议的人选出来。    李世民赫然任命蜀王李愔为大将军,总领五路兵马,出兵相救突厥。    怎么会是蜀王李愔呢?    蜀王现在已经是整个剑南道的节度使,如果这一次再立大功的话,他的功劳就实在是太大了。    皇上这么做,难道是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不过很快就有人想起了四年前的事情来。    四年前,因为崔十娘被掳事件,皇上一度怀疑过蜀王。    1    甚至还派魏王李泰为钦差,侯君集为将带领三千兵马,搜查过蜀王的节度使府。    然而,事后李世民才发现。    这件事情,根本不是蜀王所做。    而是卢家的卢勇监守自盗,进而栽赃陷害蜀王。    这件事情,让李世民和蜀王父子两个之间,有了嫌隙。    而在这四年的时间里,蜀王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野心。    每年都会回长安述职。    这让很多人担心的,蜀王有可能会拥兵自立,听调不听宣的情况,完不一样。    如果蜀王真的拥兵自立的话,就凭借剑南道的军事力量,李世民还真的很难处理。    因为在大唐,蜀王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    如果李世民敢派兵征伐的话,很可能会让整个大唐,都会分崩离析。    蜀王完有这个能力,这个实力这么做。    但是蜀王并没有选择这个道理。    这也足以证明,蜀王根本没有丝毫异心。    而这一次,皇上之所以会任命蜀王为帅,估计也是对蜀王的一种补偿。    这一次的五路兵马,其中一路,就有益州新城这边的五万大军。    现在,整个剑南道,已经有十万大军坐镇。    其实,就凭现在剑南道的实力,他们可以招募更多的兵力。    不过,李愔相信兵贵精而不在多的道理,他并没有招募这么多的兵马。    而这一次,李愔并没有让薛仁贵和席君买两位老将领兵。    2    而是直接让王方翼带兵前往。    这五万大军,有三万骑兵,两万步兵。    现在大唐的大军,骑兵和车阵并重。    蒸汽机车成为大唐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了,骑兵也是同样重要。    因为就凭目前的道路情况,在不少地方,蒸汽机车还是派不上用场的。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骑兵登场了。    而突厥和薛延陀那边的道路情况,肯定不可能和大唐这边一样好。    所以,蒸汽机车就没办法派上用场了。    他们只能用骑兵来对敌。    2    道路情况,严重约束了蒸汽机车的战斗力。    李愔估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战斗仍然会以骑兵为主。    其他的四路,都是选派的老将。    程咬金、尉迟恭、秦琼、李道宗这四位老将,这一次总算是可以过一次瘾了。    要知道,这四人可是被蜀王李愔给截胡了好几次。    有好几次,他们眼看就要出发了。    但是还没等他们出发呢,蜀王那边已经将事情部都解决完了。    这一次,他们终于能够痛痛快快的过把瘾了。    今天这章五千,容烟雨整理一下思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