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九章 风恹儿的唇印 (第1/3页)
赵德昭本yu出列解释一番,可赵普正滔滔不绝地讲着,他实不好上前打断。 反正其中是非我已向父皇说一遍了,赵相公虽然说错了,但父皇会明白的。 他静静地听赵普继续说道:“细作赵钧,公审时联合暴徒血洗衙门,致使众多百姓命丧当场,此行此举,其罪当诛!” 说到这里,赵普话音一转:“恰逢皇二子德昭殿下正於赵州历练,敏锐察觉到他们的恶行,派遣禁军入县衙除贼,这才庇护了一方乡民,救下了无数条X命。” “哦?竟有此事?”赵匡胤闻言愠怒,“德昭,赵普所言可有错漏?” 赵德昭出列,朗声道:“赵相公说的大T无误,赵钧确实是北汉细作无疑,只是屠戮乡民一事实非他……” 赵匡胤抓起一本奏摺狠狠掷下,将赵德昭的话打断:“北汉细作戮我百姓,为祸一方,欺我太甚!诸位Ai卿,朕yu问罪北汉,发兵征讨,不知尔等可有异议?” 赵德昭一怔,父皇明明知道那是王烺和郑祁做的啊,难道我昨日说错了? 朝堂上下此时喧譁起来,不少朝臣出列反对: “官家不可,朝廷数年来多次征讨北汉,皆是铩羽而归。如今军队疲乏、国库空虚,应该止战安民、修养国力,不可穷兵黩武,以致生灵涂炭。” 还有朝臣说道:“北汉若被讨伐,辽国必然施援。如今辽国之主名为耶律贤,此人贤明机敏,励JiNg图治,辽国在他的手中蒸蒸日上,不可轻讨。 相b之下,南汉刘鋹昏聩无能,全然不会治国。他认为群臣都有家室,会为了顾及子孙不肯尽忠,因此只信任宦官,臣属必须自g0ng才会被进用,以致於朝中宦官高达二万人之多。 此等昏主,根本不是我大宋之敌。我朝王师若至,敌军必然望风而降!臣请先取南汉!” 这是止战派和先南後北派发出的声音。 赵匡胤大怒,指着这群人大骂:“北汉都骑到朕的脖子上了,你们还能忍?你们能忍,朕忍不了!” 薛居正缓缓出列,悠悠道:“官家,臣请讨伐北汉!” 赵匡胤微微眯眼:“Ai卿有何见解?” 薛居正道:“一来,北汉以细作乱我大宋,祸我乡民,我大军出兵征讨,占据义理。 二来,辽国耶律贤虽然励JiNg图治,但他继位不久,辽国内部矛盾依然巨大,短时间内处理不尽。若给他时间休养生息,只怕辽国就会变成盘踞在我大宋头上的猛虎,此情不可不察。 三来,燕云十六州乃我汉人疆土,是中原最重要的屏障。收复燕云十六州,我大宋江山才算彻底稳固,相b之下,南汉不过蕞尔小国,弹指可灭,诚不足为虑。” 赵匡胤摩挲着下巴,若有所思:“诸位Ai卿以为如何?” 赵普率先说道:“薛侍郎所言有理,臣附议!” 赵光义连忙跟上:“臣附议!” 有赵普这位宰相牵头,又有拥护薛居正这个兵部侍郎的官员纷纷出列,不多时,附议的声音就压过了反对的声音。 赵匡胤目露JiNg光: “好!此事就这麽定了!兵部立刻调动兵员发往赵州、定州、辽州,户部尽快筹备银粮辎重,工部迅速制备攻城器具,不日朕要御驾亲征、讨讨北汉!” “是!” 看了好久,赵德昭总算明白了,赵普并非是不明白其中是非曲折,他之所以把所有的祸事都栽赃到赵钧身上,只是想借助赵钧这个北汉细作起一个合理的发兵理由。 一个可以压下朝中反对声音的理由! 至於到底是谁为非作歹,到底是谁祸害乡民,他根本就不在乎! 不,赵普也只是一张说出这些事情的嘴而已,真正不在乎这些事情的人,其实是…… 甚至为了得到薛居正的兵部的支持,他连自己曾经被刺杀一事,也不愿细究! 赵德昭後心一寒,忽得想起当日县狱中赵钧的话,不都得悚然一惊。 “真相,重要吗?公道,重要吗?正邪,重要吗?” 是啊,这些东西都不重要,谁会在乎我这一路上Si伤的禁军兄弟?谁会在乎那些被屠村惨Si的张家村村民? 这群人只想着借那些事达成他们的目的,禁军兄弟们的牺牲也只是他们发兵的更大筹码罢了! 就在这时,赵普忽然上前,高声道:“官家御驾出征,京中需有皇嗣留守。二皇子赵德昭德行兼备,温文尔雅,文武双全,实为逸群之才,臣举荐二殿下!” 赵匡胤沉思片刻:“德昭资历不够,尚不可担任此等大任。光义身为京兆府尹,对京中了如指掌,倒是够格。” 赵光义正yu欣喜接旨,赵普继续道:“官家此言差矣,二殿下处理赵州之事周全细密,已有王者之风,臣愿为二殿下作保!” “臣愿为二殿下作保!”一批跟随赵普的官员发声附和。 “既然诸位Ai卿都这麽拥护德昭,朕也不妨放手让他一试……只是此任重大,朕苦於德昭威望不足……” 赵匡胤沉Y一阵,抬手道。 “德昭赵州之行确有长进,可堪大任。既然赵Ai卿认为德昭有王者之风,那便晋封德昭为魏王!即日起出g0ng开府,自立班底!” 朝堂之上一片惊容,b起征讨北汉这个大家都隐约有所预料的事情,赵德昭封王显然是在这一汪Si水里投入了一颗炸弹,震得鱼虾们晕头转向。 大宋开国以来,还未有封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