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白雪_第二十九章 大狐狸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大狐狸头 (第1/2页)

    秋季对于申市,是四个季节中最为干燥的一个。气温突然转凉加上气候的变化,多数申市人在夏转秋的换季过程中都极容易感冒。所以大街上四处可见到穿着连帽衫薄外套,鼻头被纸巾搓得红红的申市人。

    深秋的申市覆盖着梧桐。一些法国梧桐林立的街道缺少修建,树冠高密地从两边互相接壤,一片黄红的天几乎看不见蓝。若是低头,脚下也是厚厚一层麦色。脆而软实的脚感,大人小孩都喜欢时不时踩上几脚。

    姜思源他们住的凉城馨苑是个老小区,建筑的分布不像那些新建成的高级小区那样有规划,有几幢五层的在这边,旁边还有几幢十一层的。楼房前都有绿化带,不多宽敞的道路两边也种了梧桐,还有梨水镇最有名的竹子,只不过深秋季节看着枯瘦了不少。

    凉城的停车规划不是最好,前几年私家车没那么多的时候还能停到地下车库,现在每家每户至少一辆车起,有些小白领夫妇更是一人一辆车。地下车位停不下了,物业就在小区绿化边上还有道路两旁做手脚划车位,于是本不宽敞的大道边上除了隔三差五出现的树就是挤在一起的轿车。

    秦默搬进来的时候自家楼房前面的停车位已经占满了,小区给他分配到的车位比较远,几乎都要排到后门的位置,还在一颗大梧桐树下。秦默倒没有抱怨,反正就多走几步路,夏天里车停树荫下还能顺带遮个阳。申市夏天的阳光太毒,天气又闷,在太阳底下没停一会儿车就变成个大蒸笼。

    秦默自己有时候舍不得开空调,开着窗一路散热也罢了。姜思源每次坐车的时候都要先拉开两边车门,呼呼地扇着车门直到空气流通为止。他还怂恿秦默和他一道,一人一边来回开关车门。也不知道是谁教他的法子,这样几分钟下来车里温度是下去不少。

    唯一的问题就是蚊子,稍一不注意蚊子就进车里去了。可这么热的天也懒得再赶,于是还是开着窗,祈祷它自己识相点能飞出去。

    好在现在是没有蚊子了。就是有时候梧桐落叶太快,前一天晚上停的车第二天车顶和挡风玻璃就蒙了一片,得用手把夹在雨刮器里的叶子抽出来才行。

    本来是挺麻烦的事,姜思源干起来倒是乐此不疲。他有时候还会捡起来收好,每次挑一片最大最完整的,坐上车了握在手里扇风。

    他也给秦默扇,男人只觉得风又小又弱不太过瘾,但又觉得小孩儿玩树叶的样子有趣,于是每次捡树叶的时候也会留意下。如果捡到对称又完整的大叶片就递给小孩儿,这时候姜思源就把自己手里的一丢,转而拿着男人捡的叶子当宝贝一样转着玩儿。

    自从姜思源得知男人给他做的五星级酒店标准盒饭是他五点钟早起准备的之后就不许男人做了。不是他不爱吃,而是觉得实在没必要。秦默自己倒是觉得没什么,自己在军队里的时候也是这个作息,所以并不觉得多累。但姜思源说食堂做的也不赖,实在想加餐晚饭吃好点儿就行。

    他拿不吃午饭做威胁不许秦默开小灶,男人拿他没办法,看他吃回食堂饭菜那副得逞的样子只觉得像只骗食的小狗,可爱巴巴的。

    他还从学校拿了点心。除了正常的馒头花卷以外,每个季节学校都会出一些当季的米面点心供学生选择,端午节的时候是粽子,之前清明也有青团,这几天是江米切糕。短胖的糯米混着红枣干果坚果一起上锅蒸,出来的就是一整块热气腾腾的大切糕。

    有的地方会把糯米拌着稻米锤打到不见颗粒,形成又粘又拉丝的趋势。整块糕扎实而有光泽,是略有些透明的黄白色。但姜思源喜欢吃粒粒分明的粗糙质地,米糕能够徒手掰开,吃进嘴里沙沙的不太粘也不太油,细嚼起来是米香混着微微的甜。

    秦默往家里带了几次之后就发现小孩儿喜欢把红枣干果什么的扣掉,只吃白色的胚,就像吃八宝饭一样。学校还有外面卖的为了好看正宗,里里外外都加了不少料,有的还会加点青红丝。秦默改不了学校的配方,就自己在家给小孩儿做。纯米的,一点点糖。

    刚出锅的时候姜思源空口就吃了几大块,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刚出锅的切糕是最好吃了,因为米粒儿之间还有空气,吃上去格外松软香甜。而且秦默蒸的时候讲究,还垫了纱布防止蒸笼上的水渗进去,所以整块糕是干湿比恰到好处。

    秦默看小孩儿吃得那么高兴心里就满意了。他吃了一块之后就拦着姜思源不能多吃,怕他不消化。等糕凉下来之后就切块装了盒放冷冻,以后早上起来蒸个五分钟就能吃。

    姜思源另外拿了一个保鲜盒,垫了油纸装了一盒糕,还从不知道哪儿找出之前做蛋糕用的红色素,兑了点水用筷子头沾了,在每块糕点上都戳了五个点。秦默凑过去一看,竟然是朵小梅花的模样。

    “好看。”他由衷地赞美,然后摸摸小孩儿的脑袋。

    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