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挖红薯 (第1/2页)
可是再差,日子总得要过下去吧。 还好我也不是完全一无所有,起码还有太爷爷生前给我留下的院子。 虽然院子已经有好十几年没住人了,不过周边的村民们逢年过节都会过来帮忙照看一下,不至于彻底荒废。 收拾一下还是能住人的,不过上次的村民们来打扫卫生,还都是两个月以前的事了。 现在开春,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因此太爷爷留给我的院子里长满了不少杂草。 幸好杂物房里有配套的工具,锄头、铲子、镰刀等等啥都不缺,倒出来清理下就可以用了。 院子不大,都铺上了水泥地,右边围墙有棵老梨树,正是开花的时候,风一吹还有花苞飘落。 院子中央有口水井,把上面浮杂的井水打出来就可以正常使用。 至于其他的,有时候村里开村宴或者其他酒席,也会借用这个院子,厨房倒是收拾得很干净。 主屋嘛,门窗都有些旧了,清扫掉蜘蛛灰后洗一下还是能用的。 主屋客厅帖有伟人画像,还有太太爷爷和太太奶奶的神位,隔壁邻居每年都会过来帮忙上香,因此主屋也很干净。 主屋隔壁有一个卧房,配套有书房和卫生间。 书房和卧房没什么人住,不过上面的东西都被邻居用塑料布盖起来遮尘。 邻居家其实也是我们家一个远方亲戚,他们家也姓林,和太太爷爷那一辈是堂兄弟来着,因此我还要喊他为叔叔。 他排行老六,村里的年轻人一般都喊他为六叔,他老婆就是六婶。 这两公婆看我拖着行李回来,也连忙放下手中的农活上门,六叔有个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大儿子在京城读大学,小女儿在市里读高中。 一个月都不一定回来一次,两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人老实,见我回村问了几句家常话,也开始帮我整理家务。 在六叔和六婶的帮助下,院子很快就被打扫出来了。 临近中午,好客的六婶非要拉我去她家里吃饭,就让六叔连忙去镇上一趟买点rou菜回来。 午饭就是在六婶她家解决的,还被六叔拉着喝了两杯酒,只是六叔的酒量不太行,半瓶白酒下肚,脸烧得通红,喝完六婶给他煮的醒酒汤后就会房躺着了。 下午两点,帮六婶收拾完碗筷和厨房,连吃带拿,拿了两把六婶自己种的小青菜和半篮芋头回家。 为了能尽快适应新环境,下午两点半,我趁着村里人都下地干活去了,四处在村子里闲逛。 村子不大,大概有五六十户人家,大部分都姓林,但并不叫林家村,而是因为村子三面环山,山上有很多野生的果树。 其中以李子、梨、桃、金银花以及番石榴最多。 一到三月份,这几类果树相继开花,从村子里看过去,周围白绿粉黄相间,美不胜收,又因为位置太偏僻了。 村子的水泥路还是这几年才修上的,又山又村,因此这个村子也被称为陇梨村。 陇,其实是本地土话的简称,山卡拉,偏僻,遥远的意思。 因为在水泥路还没修成之前,村民们要想去一趟县城或者镇里,光是步行就要走上两个小时。 如今水泥路打通了,村外不到两公里的地方新开发了一个厂区,厂区隔壁就是政府用来安置贫困户的居民区。 景明街道分为三个工期,也就是三个小区。 小区外围和中央新建了好几条道路,安置区里甚至还新建了一个小学和两个幼儿园。 分别是景明第九小学和第八第十五幼儿园。 小学隔壁就是二区的入口,也是这个区域的商业街,但是街道不长,200米就走到头了,目前入住的商家并不多。 大部分店铺还都是饮食类,不过不大的街区里居然有两家生活超市,但是贩卖的蔬菜种类有限。 另一侧也是,商铺不多,但是有一所小学在这支撑,再加上周边的好十几个村庄的小孩都会来这个学校读书。 小学对面就是街道办事处,办事处、卫生院、村委会议室和派出所连在一起,因此不算大的街道,人流量还是相当可观的。 附近的年轻人不是去更大的城市打拼,就是集中在县城那边谋求生计。 至于这个街道,镇都算不上,所以工作岗位有限,一般都被当地有关系的人包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