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九十六章 (第2/2页)
所以喻稚青如今对其颇为信任。 商猗也察觉到这一点,不再吭声,只是埋首专心致志地为他理好衣衫,随后又从袖中掏出油纸包的点心,如之前无数次那样送到喻稚青面前,哑声说:“辣的。” 马车上隐约能闻到辣椒的辛辣味儿,喻稚青怔了一瞬,迟疑地接了过去,口中依旧不饶人,嫌弃道:“这就是你说的线索?” 商猗摇头,却只忙着替喻稚青挽袖子开纸包,小陛下看着尚有余温的小吃,相当“勉为其难”地尝了一口,辣味在唇齿间蔓延,喻稚青一面不屑地说味道一般,一面又吃了几口。 自十四岁亡国以后,喻稚青被商猗带着在民间生活过几年,但那个时候他沉浸在痛苦和仇恨中,终日封锁一隅,虽然身处民间,但却一直没尝过这些——那时就算商猗给他买回什么,陷入仇恨的他也会原封不动地砸到男人身上,后来去了蒙獗,再后来独自率兵作战,这么多年,喻稚青始终没机会去感受中原风物。 倒是这回南下,在男人坚持不懈地“投喂”下,喻稚青得以吃到一些民间小吃,虽没宫中点心做得精细珍贵,但有些食物的新奇味道其实并不逊于御厨。 两人又像曾交好的旧时,并排坐在一处,男人沉默而温柔地伴在喻稚青身边,直到见喻稚青快吃完他带回的食物后,男人拿出帕子替他揩手,同时哑声道:“我听百姓说王家上月曾打死了一个奴仆,又撵出去几个,都是在王家当差许多年,似乎是手脚不干净的缘故。” “江南官场上并无王氏势力,但人人都买他王燮的账,除却帝京有人层层授意照拂外,还听说王燮家有御赐之物,如此才在江南官场上坐实了他的身份。” 那么说起来,帝京王家虽然当年改投歧国惹了不少微词,堪称王氏一族此生唯一污点,但在帝京一向是以家教端正、治下极严闻名,至少在明面上从不曾相帮过王燮丝毫,这帮人打着丞相亲戚的名号横行,难道狐假虎威真就如此有效? 闻言,喻稚青马上领悟商猗的言行之意,掀帘唤来侍卫马上搜寻那几个人的下落,同时侧目道:“王燮家有御赐的事你又是如何知晓的?” 商猗坦率答道:“刚刚顺便抓了官府师爷询问。” 顺便抓了....... 小陛下几乎可以想象出商猗拿剑威胁别人快说的模样,没好气道:“若是被人发现我们身份,岂不是打草惊蛇。” “放心,我蒙了面去问的。”商猗立刻接道,把喻稚青堵得无话可说。 若是真能顺着奴仆和御赐之物这两条线索查下去,他们可以从被逐出的仆人那里问出王燮的一些情况,更重要的是,喻稚青赏赐给群臣的每一样东西宫中都有记载,若王燮家真有喻稚青赐给王丞相的御赐之物,那么至少可以证明帝京与江南确有联系。 可惜杀手们已经将王燮家的钱财洗劫一空——思至此处,一个想法闪过脑海,喻稚青下意识与商猗对视一眼,男人心有灵犀般点了点头:“那些杀手夺去财物,或许不仅仅是为了掩人耳目,装成强盗杀人的假象,也有可能是为了藏去线索。” 喻稚青陷入沉思,过长眼睫在昏暗的光线下洒落一片阴影。 如今王燮虽死,但一切都还算在有序调查当中,不知为何,他总有一种查错方向的感觉,他原本是以寻找王丞相罪证为目的南下,可查到如今,虽然一切皆与王家有所关联,可是这其中的迷雾重重却让他不禁怀疑自己是否错漏了什么。 商猗自然也看出喻稚青心中忧虑,忍不住伸手为他抚平眉心,声音一如既往地沙哑:“那位丞相在朝中如何?” 喻稚青正想着事,无心计较商猗这种偷偷摸摸的小亲昵,像是两人在蒙獗帐篷里商议战事的旧时,小陛下随口应道:“潜绩有功,目光长远,所以才拔擢他迁了相位。过去在京中风评也好,父皇在时,士族们皆赞他冰壑玉壶,家风严明。” 喻稚青原以为商猗是要问王家造反的事,谁知商猗听完后竟是问道:“所以百官才荐了王丞相的女儿去做皇后?” “捕风捉影,无非是朝堂上臣子随口议过几句。” 小陛下故作冷淡地答道,却未意识到自己双手又习惯性攥起衣摆,脸也有些发红。 自从复国以后,民生渐渐恢复,后宫无主,皇室血脉单薄,朝臣们自然急着要为陛下寻位合适的女子料理中宫。 “民间对你的婚事也很上心。”商猗却也不像生气恼怒的模样,唯是静静说道,“茶楼里话本子都不讲了,光是论那几个待选后位的女子。听说王家姑娘以才情着称,最擅点茶之道,曾在其父寿宴上为群臣宾客点过一盏阳羡,引得京中赞扬。” 因对立后一事实在没有兴趣,喻稚青自己都不知道原来王氏擅长点茶——或许臣子们曾经提到过?反正每次他一听臣下论起这些,就不由自主开始走神,一个字都没听进去——他更想不通商猗怎么越说越偏,简直要疑心这混账是不是看上了王丞相的女儿。 喻稚青打断商猗:“你到底想说什么?” “阿青。”他哑声唤道,那双常年凝着寒冰的眸只余温柔,牵住喻稚青揉搓衣摆的手,“其实我也会点茶。” 而喻稚青听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竟是猛然想起商猗的确会点茶。 但和王家姑娘扬名天下的茶艺不同,商猗的点茶技术,光是用糟糕二字形容都不足够。 喻稚青幼时调皮归调皮,但受太傅影响,对风雅之道也颇有钻研,不时也会烹烹茶、打打香纂,那时的太子殿下自然也会拉着好友商猗一同参与。 喻稚青在宫中礼官的教习下,做的有模有样,但商猗却未在这些风雅上展现习武那样的优秀,打出的茶汤连沫子都出不了,先生看了,只说商猗是心尚未静。 这一结论使幼时的喻稚青大大震惊了一番,他没想到沉默如商猗这样的人还能有心不静的时候,却不知对方点不出完美香茶的真正原因。 商猗点茶时从未留心碗中的茶,总是偷偷打量身旁的少年,从侧面看喻稚青时,他的长睫毛便格外明显,又长又密,弯出柔美的弧度,像是两片灵动的银杏叶,简直让人想伸手捏上一捏。 小陛下忆完商猗不擅茶艺的事迹,方后知后觉想明男人话中的含义,欲斥对方臭不要脸,可最终只是从男人掌心将手抽回,过了良久方语气别扭地答道:“就你那点茶技术,还是别在旁人面前献丑了。” 商猗听出喻稚青言下的回避,他知道小陛下还不能完全原谅自己,即便面色如常,但心中难免闪过几丝落寞,正想再说些什么,结果下一瞬喻稚青又开了口。 “再说了......我本来也没打算成亲。” 小陛下干巴巴地说道,头朝着窗外,留给商猗的,除了脑后那如瀑的青丝外,还有一对红得快能滴血的耳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