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31 我还挺有名的 (第2/2页)
弟」依旧不吭声,他攒了些力气,又道:「那我问你一个问题吧……你叫什么名字?你也算我半个恩人了,记住恩人的名字,黄泉路上也好有个念想……」 常岁宁:「是打算在黄泉路上盯着,看我有无照办你交待之事吧?」 贺危一怔后,再次笑起来:「小兄弟不单生性冷澹,更是生性多疑啊……放心,我保证不盯着你,你只管安心道来……」 「常岁宁。」 「常……」贺危似有些发怔,但面上已做不出太鲜明的表情,神思也逐渐迟钝:「也姓常么,怎好像还有些耳熟……」 「当然,我还挺有名的。」 这样啊…… 半晌,贺危才终于又发出最后一道微弱的声音:「原来,竟不是小兄弟……看来我今日运气也不算太糟……」 片刻,常岁宁抬手,覆上了他失去了神采的双眼:「走好,贺将军。」 她将那道绢帛收好,看准时机踩着暮色快步离开了此处。 此刻,营中已在对那群刺客做着最后的围杀。 李逸看似心急如焚,不停追问贺将军的下落与安危,在贺危的尸身终于被寻到时,李逸看着那惨死的尸体,大怔片刻后,不禁掩面痛哭了起来。 「……那些刺客本是冲着我来的,到头来竟叫贺将军平白替我受了死!」 李逸悲痛慌乱难当之际,常阔大步走了进来:「敢问主帅,营中究竟出了何事?」 「常大将军……」李逸似有些反应不及地看着他:「您的伤如何了?」 常阔拧眉道:「常某早已无碍,若非主帅令人日夜看守在常某帐外,常某这区区小伤,又何至于养到今日?」 他于帐中隐隐听得打斗声,便要离帐查看,那些看守的士兵仍以「主帅交待您要好好养伤为由」,不准他离开营帐,但他心知时机难得,眼下之乱大小是个名目,于是—— 「放任娘的狗屁,如今都乱成这样了,竟还敢拦,我看你们是鼻涕往上流——反了!」 硬是打了出来。 加上一些信得过他的部下们出面配合,便得以顺利离了营帐。 但现下看来,还是晚了。 常阔看着贺危的尸体,听着李逸哭诉解释「我也是担心常大将军的身体,或是手下人办事太过不知变通」云云。 常阔此际顾不上与他掰扯此事,只定声问:「主帅方才声称那些刺客是冲您而来,那便是知晓他们的来历了?」 李逸:「我已令人审过了,他们原是徐正业派来刺杀我的!」 常阔闻言一时未语,只看着那慌张不安,胆小如鼠的男人。 这个怂包,当真表里如一吗? 常阔最后问:「贺将军等人突然来此,可是圣人有何示下?」 「应是有,但尚未来得及言明……」李逸说着,又快哭了:「常大将军,这下我要如何同圣人交代!」 该说不说,常阔倒还真被他给问住了:「……」 装怂果然是最好的保护色。 他明知对方在演戏,此时该拆穿对方吗? 常阔无声捏紧了袖中的拳头。 他虽自娘胎里便自带了股莽气,但这么多年出入鬼门关、屡次与阎王爷把酒言欢的阅历摆在这里,让他注定也不是那等冲动无脑之人。 拆穿的前提,是要具备善后的条件,及可以服众的证据。 显然,这两样他都没有。 若贺危未死,自然一切好说,双方配合之下,便可成事。但贺危等人此刻已经死透了,死无对证之下,单凭他一人,空口无凭,根 思及此,常阔再看李逸那哭着求助的模样,甚至觉得对方多半是在刻意恶心激怒他,好让他往坑里跳。 但随着冷静下来,常阔清楚地知道,此时此刻他不占据任何优势。 1 来的路上他已经知晓,在他被变相软禁的这七八日,他的心腹部下,楚行他们皆被派了出去对敌。 这处营地此时于他而言,已是危机四伏。 或许,相比揭穿李逸,此刻他更该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那便是自己的死活。 想透了此一点,常阔再看李逸那张哭哭啼啼的脸,倒觉得也不是完全没办法忍受一下…… 他强忍着恶心,拍了拍李逸的肩:「行了,我们坐下来好好商议商议。」 做戏嘛,为了活命,不丢人。 李逸或未料到他这火爆脾气竟也如此能忍,哭声微滞了一下。 下一刻,只见常阔不知从哪摸出了一块棉巾,竟还要替他 擦眼泪。 李逸心口一颤,赶忙接过来:「我自己来就好……常大将军快请坐下。」 1 常阔点头,刚要坐下,只听外面传来一道急报声—— 「报——!」 「徐氏叛军已破江宁府,大军正往和州攻去!」 常阔坐到一半、腾空着的屁股一紧,忽而又站直起身:「什么?!江宁被破了?!」 怎么可能! 这才七八日! 见李逸面色微白,常阔脑中轰隆一声响:「莫非主帅未派援军前往?!」 他们先前明明定下了出兵援守江宁的计划! 「本想着……江宁易守,自身有五万兵力守城,且和州应会出兵援助,想来足以抵挡徐氏乱军……」李逸当真有些害怕了,这么短的时间便破江宁,徐氏叛军当真凶悍! 他多留些兵力自保部署是对的! 1 常阔一眼看穿他的心思,气得气血上涌,险些背过去。 这废物一直留着兵力攥在手里,抠抠搜搜不敢出兵,是指望养着这些士兵们给他生崽子不成! 「和州不可再丢!」常阔沉声道:「否则淮南道不保!」 「是……」李逸六神无主般看向常阔:「那,那依常大将军之见,当派何人率兵赶往和州抵挡叛军?我都听常大将军的!」 常阔定定地看着他。 再三思忖后,常阔才开口。 …… 帐外夜色渐浓,一列列士兵依次排列,正等候搜查。 李逸未找到贺危他们带来的密旨,疑心被人趁乱私藏,故立时召集事发时有可能接近此处的众士兵,以排查刺客内应之名,要一个个地搜身查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