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回 睹别离檀风送钱财 辞师友画倌遗纸扇 (第1/5页)
词云:感别春威歇。几多愁未央。人比秋风更薄凉。伤。曲终歌断肠。小楼上。夜寞寞、泪几行。 话说京城西郊有一千年古寺,建於晋时,因其背倚龙潭拓树,古来有名「潭拓寺」。至先皇一朝,张太后曾命人整修古寺,尔後先皇又赐名「龙泉寺」。更有传闻,说後来张雪栕入翰林,先皇曾命他亲笔题字。然新匾方成,人却除名,墨宝不复踪迹。 说回眼前诸人,越王早知就藩在即,秋时捐资龙泉寺,要在临走之前,为张太皇太后修建宝塔。佛塔大多藏高僧舍利,此塔则收一部佛经与太皇太后生辰,只望为她祈福延寿。未料这年冬日遇着严寒,工事难免拖延,算算时日,只怕走前仍未竣工得了。越王为表孝心,决意亲自手抄佛经,於是刚过正月初一,便到龙泉寺里斋戒修心,专心致志抄经去也,至今未出。 然而越王当是来日方长,与久宣小别无妨,久宣越发觉着,一时之间还不能离开丹景楼。巷口新楼落成,香娘进来越发紧张,倘若自己一走了之,若有差池,诸倌何去何从?惟待越王出关,与他好生商议一番,或许自己多待一年半载,再赴衢州见他。又想紫云那厮,年前久宣几次撞见那夺路人出入侍郎府,已然心知肚明。不过紫云与魏轩说到底逢场作戏,心底还是记挂久宣,依旧常来相见,久宣不多问、不说破,只当不曾见过那位郎君。 待到正月中旬,本朝有令,上元前後十日百官休假,紫云厚着脸皮,几乎住在了久宣房里。元宵翌日,久宣本欲趁着和暖出城探望阿梅,午时未至,就要撵床上一位yin部侍郎回家,紫云恰好与几位翰林有约,不疑有他就走。久宣送他出门才到中庭,就听东面传来喧闹,走上九曲桥一看,竟又是顾馣、程溱两人吵嘴。 京官放假之初,寒川受萨其度相邀,到他府上小住几日。名上说是出堂,却如知己密友一般日日谈诗论赋、把酒言欢,就连出堂钱银,都是寒川自己偷偷倒贴大半,不然萨其度一个廉明朝官,哪里够钱包得花魁?倒是因着寒川不在,顾馣与程溱更是不对付。程溱与寒川那点私情,众人早已心照不宣,就连香娘也睁只眼闭只眼,就是顾馣越发厌恶程溱,总说他别有用心。 此时两人不知怎地又吵闹起来,久宣撇下紫云,忙要过去喝止。桥那头瑜之与元之亦循声而来,只见顾馣冷冷一笑,不知低声说甚,程溱当堂怒发冲冠,骂道:「你、你含血喷人!」猛地推开顾馣要走,孰料曲桥路窄,顾馣站立不稳险些掉下桥去,一时也生起气来,反手推去,倒使程溱朝後绊倒,直直摔了下去! 好在桥下池水面上结冰,尚未融化,程溱只是撞得手肘发痛,久宣顾不得叱责顾馣,先要去拉程溱。怎知程溱才撑起身来,就听身下「喀嚓」几声冰裂,未及起身,先裂开一个大洞,陡地教人掉进冰水! 可怜程溱不谙水性,胡乱挣扎,眼见就要沉下水去。紫云箭步冲来伏在桥边拉人,奈何程溱呛水,根本见不到桥上几人伸手。久宣朝瑜之、元之高喊,着他们去取绳子毯子,话未说完,又听「噗通」一声,却是顾馣跳进水里,抱住程溱往桥上推。 瑜之见状也过来帮手,几人合力将他俩拉回桥上,冻得瑟瑟发抖,元之匆忙抱来毯子,就近带两人去磬院取暖更衣。久宣跟去打点,也不忍心多说谁是与不是,交代磬院几人好生照顾,径自与紫云走了。紫云见他身上也沾了冷水,不许久宣再送,打发了他回房。久宣换身乾净衣衫,就要去後院牵丹菂,路过欣馆,却见檀风与知砚站在墙下说话。知砚身上犹披暖裘,想来是出门归来,只是脸色惨白,低垂双眸,良久,无言落一滴泪。 两人未觉久宣注目,说了几句,就见檀风愤然喝骂,扯住知砚,一把拉进欣馆。久宣极少见风师傅发怒,登时大诧,匆匆跟了过去。只见香娘抱着春大王正在算账,檀风顿足,待香娘微微颔首准许,才拖着人往侧厅去。久宣更是惊住,香娘却只瞥来一眼,并不制止,於是也跟进侧厅看看。檀风从柜子里翻出两张银票,塞入知砚手里,,扭头一叹,只教他拿上回去。 知砚却将银票放回案上,轻声说道:「师傅,我不能拿。」檀风哼一声道:「你不是要回暄彩坊麽?陆爷待你不薄,你难道有脸空手见他!」 檀风气在头上,此时才见久宣立在门边,却也懒理,只直勾勾盯着知砚。知砚勉强笑了笑,回道:「师傅所言有理,大不了,我再挂些时日花牌,为乾娘多赚一笔,也算还她恩情。」 只闻外面冷冷传来一句「我用不着」,知砚一窘,垂首将银票推到檀风身前,自顾自夺门而出。久宣听得一头雾水,香娘待知砚走远也起身过来,问檀风怎麽回事。檀风烦躁不已,香娘走近挽起他手,才见檀风舒展眉头,叹息而道:「我不过是怒其不争,倒不是知砚做错甚麽。」香娘了然问道:「又是那位公玊公子?」 檀风颔首,娓娓说道:「今晨我送知砚见他,去得比平日都早,他则说此行是最後一回,以後不会再见。我还道那痴儿终於想明白事,孰料直送到正阳门外,路边一行车马,原是那公玊缣终於得了官职,赴任去也。」 且说知砚曾言,公玊缣与子素同科,四年前就中了进士,只是一直嫌当官劳碌,不曾谋仕,多年只靠知砚养着。去年此人娶妻成家,受岳父几度劝说,终是入了仕途,奈何京师无人举荐,四方打通关系,才谋得保定府内一个知州之职,如今赴任去了。 香娘倚在门边,不屑嗤笑道:「那厮可算滚蛋,也好,知砚想不想得明白,不重要了。」久宣忆起数月前知砚一场病,过後连绵接客,当初还道是他为了回画坊做准备,如今恍然,颤声问道:「他、他、他莫不是将积蓄全给公玊缣了?」檀风颔首,又道:「我们到了城外,他还不敢贸然靠近,托我将个包袱送去,自己隐在远处屋宇墙後等着。这些年来,皆是我陪知砚去见那厮,从前听他讲过,他日要与公玊缣远走高飞。今早我想,他若要就此同他走了,我也不打算拦着。」说着自嘲笑笑,朝香娘道:「不怕实说,我连说辞都想好了,就等回来与你交代。」 言及此,长叹一声续道:「然而公玊缣收下财物,转身放入马车,一句话也不说。我忍不住唤住他道:知砚就在後头,你要见他不见?那厮迟疑半晌,只从行囊中寻出一把折扇,交予我道:有劳阁下转交阿坮,替我谢他,愿他今後安好。我再三问他要否见知砚一面,他听得车厢里娇妻催促,不搭理我,自顾上车去了。」说着更觉愤慨,愠怒说道:「呵,他去年娶妻置宅,哪样不是知砚出钱?就连下聘钱都是知砚给得!风尘混得多年,若非亲眼所见,也不信世间能有此忘恩负义之辈,枉读多年圣贤,连亲自道别答谢都不肯施舍半句!归来我问知砚,才知他竟将自己积攒所有悉数送了,如今身上,怕是连一文钱也拿不出手!」 香娘听罢,淡然轻吁,又问知砚如何。檀风答道:「还能如何?我将折扇送到,他也不展开来看,痴痴看那队车马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