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六章:失意的孙传庭和卢象升 (第2/2页)
封赏。 不久之後,进驻了西安府。 赏赐不少,实货没几个。 通篇没说过军饷、粮食等这些实质X的东西,全都是一些虚无缥缈的玩意。 尤其是那个徵虏前将军,以及相应的大印,让孙杰瞬间想到了前几天在陕西流传的谣言。 如果说,之前只是猜想,那现在看来,就可以肯定,定是崇祯的手笔,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也是,辽东和陕西,这两方人他都指挥不过来,若是沆瀣一气,他这个皇帝就坐到头,只能这样,让他们双方不服,他自己居中调和YyAn,执掌乾坤。 孙杰的住处,孙杰坐在前厅主位上,捧着那个“徵虏前将军大印”仔细观瞧。 房间里面放了不少火盆,驱散了不少寒气。 曹化淳坐在旁边,笑呵呵地说道:“这次皇爷可是出了血本,执掌陕西、山西兵马,还挂了徵虏前将军印,这可是天下少有的好事!” 孙杰把手中的徵虏前将军放在旁边的桌子上,说道:“公公啊,这徵虏前将军,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镇守辽东的兵马所有吧? 我这是陕西,何来胡虏?建虏,也不应我来征伐啊!” 曹化淳一脸尴尬,陪着笑,道:“孙将军说笑了,这徵虏前将军,可不是辽东专属,天下之大,能者居之,能者居之!” “哈哈哈,好一个能者居之!”孙杰大笑两声。 说真的,孙杰还真无所谓这个封号。 就算辽东兵马不爽,又能如何? “我还有事,就先失陪了!” 孙杰提着大印,往後院走去。 曹化淳悻悻然的带着人离开。 几天之後,又有一支队伍从潼关而来。 这支队伍的领头人是孙传庭,他这次是德胜归来,还受到了崇祯的接见。 不过,他心中五味杂陈。 因为崇祯接见他,并不是因为他斩获的那些建奴人头,而是因为孙杰。 准确的来说,崇祯给了他一个监视孙杰的任务。 同时,加封他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升山陕总督兼山陕巡抚。 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是加衔,没什麽意义,就这个山陕总督兼山陕巡抚厉害,妥妥的封疆大吏。 官升了,孙传庭却并不开心。 若是因为他立下的功劳,又或者因为他的能力,他自然不会说什麽。 可他升官的原因,却是孙杰。 这就让人很难受了。 斩获的建奴人头,是因为孙杰卖给他的武器。 升的官,也是因为孙杰。 常人还好,可对於孙传庭这种有能力有本事的人来说,无异於吃了苍蝇屎一样。 尤其是看到京城中张之极、杨嗣昌他们在立功受赏之後的嘴脸,更觉朝政无光,世事炎凉。 他们能立个P的功,全是花钱买来的。 这世道,花钱买的功劳b他这个拿命拼出来的还要大,受到的赏赐也b他的大,这心里如何平衡? 一下子就觉得朝政黑暗。 “新岁之前添大胜,朝中遍地皆功臣。 能人g吏风雪累,不及佞臣买功人!” 孙传庭骑在战马上,悲叹声连连。 1 和他一样的人,还有一个卢象升。 这个本该战Si在钜鹿的猛人,此时失去了用武之地。 失去朝廷重用之後,本想回宜兴老家。 可出来时,他在父亲坟前立誓,此番前去,定卫国除贼,不负江山社稷,不负大明养士两百余年的恩德。 现在呢? 他成了一个笑话。 在京城中,没有任何用处。 回去,如何向父亲言说?又有何颜面见宜兴父老? 人问起,难道还说,不被朝廷重用,因佞臣弄权吗? 总归是个笑柄。 1 卢象升也不想这样,去兵部找了杨嗣昌。 可杨嗣昌前恭後据,现在手中有功劳,又和孙杰“交好”,他卢象升是个P,自然受到了冷落。 甚至还让下人传话,“卢大人自去吧,朝廷官粮不养闲人。”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卢象升这个八尺大汉。 合着当年在战场上卖命的人不是我卢象升?!合着我卖命卖错了?! 心中不服的他,上书崇祯,要面见陛下。 崇祯念及卢象升之前的功劳,便批准了他的求见。 见到崇祯时,卢象升声泪俱下,诉说自己当年有多困难,在朝廷无粮无钱的情况下,y生生拉出一杆人马和流贼拼命。 之前建奴入寇,陛下您一道旨意,臣不顾先父屍骨未寒,便奔赴沙场。 如今用不上臣了,总要给个说法吧?不能就把臣丢在这里不管不问吧? 1 即便不给个说法,也要尊重一下臣之前立下的功劳吧? 总不能用“朝廷官粮不养闲人”打发了吧? 未免寒了人心啊! 崇祯是个什麽人? 是个生X凉薄,刻薄寡恩,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的人。 本来崇祯还念及卢象升立下的功劳,可在听到卢象升这番话後,崇祯怒了。 好啊,你个做臣子的,不好好的听命从事,竟然还质疑起朕了? 如今建奴退却,你不上书隐退,还怪上朕了,你就这麽对朕的? 话里话外,还透露着对朕的哀怨,还透露着对朕的不满,还透露着对朕的不服气? 好啊,好啊,你个做臣子的,莫不是以为朝廷没了你不转吗? 1 於是,在崇祯愤怒爆发下,以及杨嗣昌等人进的谗言之下,直接把卢象升逐出京城。 要是之前手中无兵可用,无人可用,崇祯还会给卢象升几分薄面。 现在用不上你了,你若是安定听话,给你几分面子,不听话,不把你关进牢里,都算照顾你以前的功劳了,你还有什麽不知足的? 崇祯就是这样的人,当年袁崇焕不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崇祯y是在辽东兵马、蓟辽兵马以及众多朝臣的苦苦哀求下,把袁崇焕凌迟弃市。 袁崇焕好歹也立了一些功劳,可崇祯不管那些,建奴刚刚退兵,便迫不及待的就把他给凌迟弃市了。 一天都等不得,这般急躁,也不难怪那时候祖大寿会直接跑回山海关。 那时的袁崇焕,在辽东兵马中威望甚大,做事,总要考虑当下局面。 崇祯不管那个说杀就杀,任意为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