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生产 (第1/2页)
阿羡亲启: 之前连日暴雨,南方多地受到严重的洪涝灾害。城镇多有仙门庇佑,然常略边远之地。彼时吾买下一片空地,搭建难民村,为安偏僻村民之心。近日以来,忙于建造未及书信,望阿羡见谅。 曦臣字 放下毛笔,蓝曦臣轻轻的托起信纸,用灵力烘干字墨,便将信纸折成了一个小方块,题上日期,起身来到木屋的牌位之前。 木屋很是简洁,几乎一眼就能看到底,牌位就摆在木床旁的柜子上,上书“爱妻魏无羡”,在牌位面前有个小鼎,插着三炷香,另放着一个木匣。 蓝曦臣打开木匣,里面竟有近百张信纸折成的小方块。自蓝曦臣退位让贤已经过了大半年了,他四处游历,锄强扶弱。这是他的罪孽,他应当去赎罪。 而木匣子里面的信件是蓝曦臣写给魏无羡的信,是他孤独路上的慰藉。他将手中的一个也放了进去,这才合上木匣。 做好这一切,蓝曦臣看向牌位,目光柔和,喃喃自语:“今晚难民村要举行庆宴,很是热闹,若你在,一定会喜欢的。” “扣扣扣。” 有人敲门,蓝曦臣收拾好情绪去开门,是一个村民,他笑着,笑容朴实:“恩公,庆宴快开始了,大家都很高兴,您也来吧。” 蓝曦臣应下。 他出了屋子,置身月下,以前的华服早就变成了布衣,却依旧挡不了他的仙风道骨。 庆宴就设在难民村中央的大坝上,好几张长桌拼在一起,所有的村民都坐在一起。 桌上的饭菜大多都是素的,唯一的rou食还是蓝曦臣去打猎打了几只野味。 蓝曦臣来到大坝,村民热情的连忙让他坐在首位。几十个人热热闹闹的坐在一起,边吃饭边聊天。 这几十个人是三个村子洪涝灾害的幸存者,大多都是女儿孩子和老人,村里大多分男人在之前修堤坝的时候就已经淹死了。 桌上有几个张家村的婶子聊起了魏家的寡妇,魏家的寡妇魏晓氏是去年搬到张家村的,结果今年又闹洪涝,男人淹死了,只留下她和肚里的孩子。 其中一个张婶子拿了一个碗盛了些菜汤,又拿了几个烤红薯准备去给魏晓氏送去。 张家村的村长看到,问了句。 蓝曦臣就坐在张家村村长的旁边,也被吸引注意。 张婶子道:“魏家的小婶子身体不适没来,但有身子的人终归要吃点,我给她送去。” 张家村的村长了然,便让张婶子去送。 蓝曦臣问道:“可让大夫看过没有?” 张村长道:“我们这样的人家小毛病是不请大夫的。况且那魏家寡妇是心病,得让她自己想开。” “心病?” “他们俩口子也多灾多难,原本是生活在平阳,去年那魔头不是乱杀人嘛,平阳、秣陵、兰陵等地都遭到了血洗。他们逃出来,在张家村定居,结果今年出了洪涝,她男人死了,又怀有身孕,每天茶饭不思,身体自然吃不消。” 蓝曦臣听到那句“魔头”的时候,神色黯然。 张村长也看得出,以为蓝曦臣是感怀,便又转移话题:“好在我们是遇到了恩公这样的大好人,不然像我们这样偏远的小村子,那些仙门是不会管的。” 说到这里,村子里所有的人都举起杯子,以茶代酒要敬蓝曦臣一杯。 蓝曦臣却越发无地自容,只能悻悻的站起来,举起茶杯饮下。 他哪里是大好人,他是杀人的魔头,这些本该是他的罪孽…… 饭后,蓝曦臣还是找来大夫去看魏晓氏。 魏晓氏很漂亮,尤其是那双眼睛,让蓝曦臣想起了故人。 魏晓氏本来也算是生在小康之家,吃穿不用愁,自然养的好生的也好。可去年的灾祸,让她和丈夫相依为命。来到小村子定居,幸福还没开始,便失去了丈夫。 屋子里的张婶子还在劝魏晓氏放宽心,而魏晓氏一身孝服,如木头一样坐着,双目被悲痛装满,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之中。 张婶子用孩子劝她,她才有了反应,吃了点东西。 蓝曦臣站在门口敲了敲门。 两人看去,张婶子立马起身将蓝曦臣迎了进来:“恩公你怎么来了?” 蓝曦臣将大夫带了进来:“我听说魏夫人身体不适,所以请了大夫。” 魏晓氏有些踌躇:“我不过是小问题,劳恩公破费了。” “怀孕的事情还是多注意为好。” 魏晓氏自己也想知道孩子的状况,便坐下让大夫请脉。 她是第一胎,没有经验,只知道老人说三个月之后胎就稳了,而且她听村子里怀孕的人说,她们怀孕不用忌讳什么,甚至在怀孕的时候还下地干活,一点儿事也没有。 因此已经八个月的魏晓氏一直没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以至于大夫开口的时候她难以置信。 “这位夫人脸色郁气难解,饮食作息不规律,胎像极弱,若长此以往,恐怕……” 魏晓氏心一下子提了起来:“恐怕什么?” 大夫犹豫了一下,才道:“恐怕胎儿会死在腹中。” 这句话让屋子里其他的三人都惊了一下。 魏晓氏更是心慌:“大夫,请您一定要保住我的孩子!” 大夫宽慰道:“只要夫人及时调理,便还有挽救的余地。” 大夫留下了安胎的方子,又说了平时的注意事项这才离开。 蓝曦臣正好去镇上抓药,便和大夫一起离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