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回 享太平与民同乐 儆权阉为主斥jianian (第2/2页)
方,击败兀良哈寇众,五年及九年,又两出巡边,俱至洗马林。诸将请乘便击瓦特部,士奇与杨荣,极力奏阻,因此偃武而归。会夏原吉、金幼孜先后病殁,蹇义亦老病,国事悉赖三杨。宣宗优游一二年,忽然得病,竟至大渐,令太子祁镇嗣位,所有国家大事,禀白太后而后行。诏书甫就,竟报驾崩。统计宣宗在位十年,寿三十有八,生二子,长即太子祁镇,次名祁钰,为贤妃吴氏所出。祁镇年才九龄,外廷啧有烦言,争说太子年幼,不能为帝,甚至侵及太后,谓太后已取金符入内,将召立襄王瞻墡。杨士奇语杨荣道:“嗣主幼冲,谣诼纷起,倘有不测,危及宫廷。我辈受先皇厚恩,理应力保幼主,扶持国祚。”荣允诺,遂率百官入临。适太后御乾清宫,女官佩刀剑值侍,召二杨入见。二杨叩首毕,即请见太子。太后道:“我正为此事,特召二卿。二卿系先朝耆旧,须夹辅幼主,毋负先帝!”二杨复顿首道:“敢不遵旨。”太后遂令二杨宣入百官,一面召太子出见,指示群臣道:“这就是新天子,年甫九龄,全仗诸卿调护!”群臣闻太后言,各伏谒呼万岁。戏剧中有二进宫一出。便是就此演出。当下奉太子登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正统元年,是为英宗,追谥皇考为章皇帝,庙号宣宗。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孙后为皇太后,封弟祁钰为郕王。 会吏部尚书蹇义已殁,旧臣除三杨外,资格最崇,要算英国公张辅。其次即尚书胡濙。太皇太后委任五臣,凡遇军国重务,悉付裁决。内侍请垂帘听政,太皇太后道:“祖宗成法,明定禁律,汝等休得乱言!”彭城伯张 王振?—1449,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明宦官。宣宗时自宫,由伴读升至司礼太监,英宗即位后,勾结内内外官僚,作威作福。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进攻,挟英宗亲征,至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全军覆没,为乱兵所杀。 明英宗1427—1464,即“朱祁镇”,明代皇帝。即位时九岁,由宦官王振专权,年号正统。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被瓦剌俘去。次年被释放回京。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政变,再复帝位,改年号天顺。统治期间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爆发了叶宗留、邓茂七等起义。 太皇太后挈英宗入宫,不劳细叙,惟王振经此一跌,不得不稍稍敛戢,约有三四年不敢预事。至正统五年,太皇太后老病,杨士奇、杨荣等,亦多衰迈,王振又渐萌故态,想乘此出些风头,便步入内阁,适与杨士奇、杨荣相见,徐问道:“公等为国家任事,劳苦久了,但公等已皆高年,后事待何人续办?”与你何干?士奇道:“老臣尽瘁报国,死而后已。”言未毕,荣复插入道:“此言错了。我辈衰残,不能长此办事,当选举少年英材,使为后任,才得仰报圣恩。”振喜形于色,方告别而去。士奇与荣道:“这等小人,如何与他谦逊?”荣答道:“渠与我等,厌恨已久,一旦中旨传出,牵掣我等,势且奈何?不如速举一二贤人,入阁辅政,尚可杜他狡谋。”语虽近似,但三杨同心,尚不能去一jianian珰,后人其如振何?士奇始释然道:“如公高见,胜我一着,很是佩服。但应举贤人,如侍讲马愉、曹鼐等,何如?”荣答道:“还有侍讲苗衷、高穀等,不亚愉、鼐,亦可保荐。”士奇唯唯,散值后即草好荐表,于次日进呈。有旨但令“马愉、曹鼐,入阁参预机务,苗、高二人罢议。” 未几杨荣病殁,阁臣中失一老成,王振又问士奇道:“吾乡中何人堪作京卿?”无非欲市恩乡人。士奇道:“莫若山东提举佥事薛瑄。”原来薛瑄籍隶山西,与王振同乡,振遂奏白英宗,召瑄为大理寺少卿。瑄至京,士奇使谒振,瑄瞿然道:“拜爵公朝,谢恩私室,瑄岂敢出此么?”名论不刊。士奇赞叹不已。越数日,会议东阁,振亦在座,公卿见振皆趋拜,惟一人独立,振知为薛瑄,先与拱手,瑄始勉强相答,自是振衔怨乃深。会奉天、华盖、谨身三殿,修筑告成,永乐时,三殿被灾,至是始成。大宴群臣,独王振不得与宴。英宗如失左右手。潜命内侍往候王先生。内侍至王振宅,闻振方厉声道:“周公辅成王,有负扆故事,我独不可一坐么?”前时永乐帝尝自命周公,此次轮着王振,正一蟹不如一蟹。内侍复命,英宗明知祖宗成制,宫内太监,不得与外廷宴享,奈心中敬爱王先生,只恐惹他动恼,不得不破例邀请,好一个徒弟。便命开东华中门,宣振入宴。振始扬扬自得,骑马而来,到了门前,百官已迎拜马前,振乃下马趋入,饮酣乃去。 正统七年,册立皇后钱氏,一切礼仪,免不得劳动王先生,王先生颐指气使,那个还敢怠慢?司礼监应出风头。英宗反加感激。是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病剧,传旨问杨士奇、杨溥,以国家有无大事未举。士奇忙缮好三疏,逐日呈递。第一疏言建文帝临御四年,虽已出亡,不能削去年号,当修建文帝实录。第二疏言太宗有诏,收方孝儒等遗书者论死,今应弛禁。第三疏尚未呈入,太皇太后已崩。士奇等入哭尽哀,独这位阴贼险狠的王先生,心中大喜,好似拔去眼中钉,从此好任所欲为了。小子有诗咏道: 误国由来是贼臣,权阉构祸更逾伦。 三杨甘作寒蝉侣,莫谓明廷尚有人。 欲知王振不法行为,且俟下回再叙。 本回叙宣宗事,过不掩功,亦善善从长之义。明代守文令主,莫若仁宣,著书人未尝讳过,亦未敢没功。律以董狐直笔,紫阳书法,庶几近之。且于太皇太后张氏,及大学士杨士奇,极力表彰,无美不著。至若况钟,赵豫诸贤吏,亦一律叙入,扬清激浊,殆有深意存焉。王振用事,祸启英宗,太皇太后洞烛其jianian,令女官拟刃于颈,其明智更不可及。乃帝臣乞请,不即加诛,大jianian未去,贻误良多。至于慈躬大渐,垂询国事,士奇拟上三疏,仅呈其二,而未闻列振罪恶,力请严惩,是士奇之谋国,尚不太皇太后若也。明多贤后。若太皇太后张氏者,其尤为女中人杰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